查看原文
其他

疫情之后,这三类孩子将吃大亏

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男孩派 Author 男孩派

来源:男孩派(ID:boy666dj) 作者:夏天 

疫情就像一场考试,每个孩子都在面对自己的人生考题。而交卷后,这些孩子却需要反思。——虎妈

﹏﹏
﹏﹏
作者 | 夏天

来源 | 男孩派原创

疫情防控,胜利在望。

距离孩子们重返校园的日子,不远了。
有人说:疫情之下,在家上课是对所有孩子的一场大型综合素质考试。
等到了开学的日子,无论是偷懒的、耍小聪明的、应付学习的,还是脚踏实地,勤勤恳恳努力的孩子,都会在这场疫情的“照妖镜”下现出原形。
这个世界不会辜负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分努力,自然也不会放过每一个孩子的每一分放纵。
点滴辛苦,汇聚则成海,点滴懈怠,日久则溃堤。
待大浪淘沙之际,最吃亏的是往往是这三类孩子。

不自律的孩子

一位老师在朋友圈,发了这样一段话:

网课第一天到网课结束后,许多孩子一定会有质的飞跃,也会有很多孩子被“甩开”距离,并持续被“甩开”。

为什么呢?
因为在校上课时,有老师的时刻监督,有同学的暗暗较劲,孩子们还能保持一定的“他律性”。
可上网课,老师鞭长莫及,同学间互不知情,独自学习的孩子不自觉地就会放松警惕,产生惰性,自欺欺人。
而此时,受益最大的是那些,“两耳不闻窗外事”,抓住时机,偷偷努力的孩子。
吃亏最大的是那些,原本“蹦一蹦可以摘到桃子”,却因失去鞭策,停滞不前的孩子。
西奥多.罗斯福总统曾说过:
有一种品质可以让一个孩子在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中脱颖而出,这个品质,不是天资,不是教育,也不是智商,而是自律。
想起我的两个初中同学,一个资质平平,一个聪明灵光。
一个“书读百遍”还常常“不解其意”,一个从不主动攻克难题,却总是“一点就透”。
中考后,资质平庸的那个同学只能去读一所普通高中,而聪明的那个同学压线进了重点高中。
你也许会觉得他们的人生已经定型,优秀的会更优秀,平庸的会一直平庸。
可结果,令所有人意外。
那位聪明的同学,进入重点高中后,身边都是比他更优秀的学生。
没有了老师的偏爱,也没有了自我优越感,他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,每天得过且过,顺其自然。
而那位平庸的同学,从初三暑假开始,一刻都没有放松过,他知道自己脑子不够聪明,就用勤奋来凑。
每天比别人早起一小时,晚睡一小时,多背两页书,多做一套题。
从不管别人眼光,只管低头努力。
就这样,他从班级中等到班级前十又到年级前三,最后成为他们学校有史以来唯一一个考上985的学生。
而那位有着聪明头脑却无法自律学习的同学只上了一所普通三本。
没有谁的成功是侥幸,背后都是滴水穿石,聚沙成塔的自律坚持。
自律的力量有多牛?
就是无论路途有多遥远,征程有多坎坷,哪怕是日进一寸,也能离自己想要的目标更近一些。
自律一定是痛苦的,但自律的代价比后悔的代价低得多。
花有重开日,人无再少年。
等到失败在眼前,那些偷懒的孩子终会明白什么是“自律者为王”,什么是“追悔莫及”。

心理素质差的孩子

武汉方舱医院里,有一些身影让人打心底里佩服。
比如,在千人病房里,镇定自若的“读书哥”付先生。
比如,在人声嘈杂中,争分夺秒学习的高三生黄玉婷,杨一帆……
他们都是“新冠肺炎”的确诊患者,都面临着明天和末日谁会先来的白色恐惧。
凶险未卜,生死难料。
可是,我在他们身上嗅不到一丝恐慌,无措的气息,好像每一个与病魔战斗的日子都只是一个岁月静好的平常。
王阳明说:破山中贼易,破心中贼难。
在这种情况下,能够安心读书,学习的人,没有一颗强大的内心是做不来的。
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像他们一样,身处“漩涡中心”却淡定安然,依旧有条不紊地继续着自己的计划。
有些孩子,仅仅是一次考试失利,一顿父母老师的批评,一个迈不过去的坎,都有可能让他们崩溃。
去年,在佛罗里达大学读博士的陈慧祥,有一篇博士论文投稿成功。
后来,因为论文数据有误,陈慧祥想要撤回论文。
但他的导师不同意,一边恐吓他:
撤销论文,就意味着你6年的时间全部荒废,没有办法获得学位。
一边教导他:
装作不知情,直接将论文发表。
陈慧祥不想让自己6年的努力付之东流,又担心这篇数据错误的论文,一旦被同行看破,影响别人的研究不说,自己的学术生涯也会断送。
在极大的内疚情绪和不知道该怎么办的忐忑中,陈慧祥承受不了心理的压力在实验室自缢身亡。
这样的结局,出乎意料,令人悲痛。
这个世界,办法总比困难多。
只要一息尚存,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。
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曾说:决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学习成绩,而是健全的人格培养。
而强大的心理素质,是所有优秀品格培养的基础和前提。
只有“撑得住”、“受得了”,才能赢在最后。
彭敏,北大硕士,曾先后两次参加《中国诗词大会》,每次都以毫厘之差惜败而归。
一次输给了16岁少女武亦姝,一次输给了外卖小哥雷海为。
当时,网络上到处都是对他的讥笑和辱骂,但彭敏挺住了。
第五季《中国诗词大会》收官,“千年老二”彭敏终于如愿摘得桂冠,一雪前耻。
人生路上,世事难料,击败自己的从来不是别人,而是自己的内心。
只要心中有光,在100次被打倒后,就会在101次站起来,并用不屈的毅力和信念赢得未来。

没有目标的孩子

方舱医院里,嘈杂的环境,一个大三学生专注地备战考研。
他想考武大,想考新闻传播。
当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努力时,“考研哥”一脸诧异地反问:不努力怎么能考上武大?
因为有了目标,所以才努力奔跑。
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说:

“如果一个铅球运动员在比赛时,没有目标,那么他的成绩必然不会很好。

如果他心中有一个奋斗目标,铅球就会朝着那个目标飞行,而且投掷的距离还会更远。”


还记得“点读机女孩”高君雨吗?
高君雨从小就把中国传媒大学作为自己的目标,为了实现目标,她不仅刻苦学习,还积极参与合唱团和各项主持活动。
去年9月,高君雨成功考入中国传媒大学。
目标,是孩子一往无前的动力,更是孩子奋发向上的“发条”。
拥有目标,就如同把努力的信念深扎进孩子身体的每个角落,促使孩子锲而不舍,无所畏惧地去实现自己的目标。
邻居家有一对而正上高中的双胞胎女儿。
两个女儿同一个年级,每天作息也一样,学习成绩却差很多。
姐姐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,妹妹连班级前20都进不去。
看起来两个孩子都一样努力,其实,她们最大的差别在于:
姐姐给自己设立了各种长期的、短期的,容易实现的、不容易实现的目标,而妹妹从没有给自己设立过目标,一直随波逐流,学到哪是哪。
姐姐为了达到目标,每天就像一个电动小马达,争分夺秒,如饥似渴,不知疲倦。
不管目标难度多大,高度集中精力,聚焦在一个点上,深入探究,不达目的不罢休。
有一句话形容姐妹俩的学习状态特别贴切:
有目标的学习,像运动会上赛跑。
没有目标的学习,像饭后散步。
“赛跑”的孩子,早已跑到终点,“散步”的孩子还在原地转圈,高下立显,胜负已定。
电影《银河补习班》里,马皓文对自己的儿子马飞说:
人生就像射箭,梦想就像箭靶子,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,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?
目标就是孩子努力的意义,是孩子稳健前行的动力,更是孩子撬动梦想的支点。
而成功的奥秘就在于孩子的目标是否坚定。

著名的木桶理论: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,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。
一个孩子想要赢到最后,就不能让严格的自律,超强的心理素质,坚定的目标,成为孩子的短板。
否则,千里之堤,溃于蚁穴,百尺之室,以突隙之烟焚,孩子就吃大亏了。

本文来源于男孩派(ID: boy666dj),关于养育男孩的干货,这里都有;关于养育男孩的苦甜,这里都懂;家有小男孩,欢迎关注男孩派。

推荐阅读

——点击文末“阅读原文”,有你想要的!

提醒!一场疫情,正在加速学生间的分层,您的孩子属于哪一层?(转给家长)

有远见的父母,都会教孩子这3件事(转给家长)
中考数学压轴题按知识点详细分类汇总表V1.0
中考数学一轮系统复习(两套:书稿版和视频版)完整汇总

网站式的汇总及同步更新《初中数学延伸课堂》所有文章|查阅更方便

——点击“阅读原文”,有惊喜!

关注本公众号

相关文章分类汇总

走之前记得点个“在看”哟~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